待进了里间,不用多说,林苏便识趣地拿出了他精心构思的《白公案》第一回,《妒妇杀子》。

    书铺掌柜倒不嫌黄麻纸粗糙,接过来细细翻阅,待看到精彩处,忽而垂首皱眉,忽而抚须直叹。

    见掌柜一副看得入迷不闻外事的样子,林苏心里有了底,笑得更温和了。

    读罢,掌柜彷佛仍然沉迷在话本的世界里,为妒妇的狠毒而心惊,又为白公的明察秋毫而感到敬佩。

    良久,掌柜方平复了激荡的心情,激动地抓着林苏的手,商量后续出版的事情。

    他知道,这是“三更斋”一次难得的机遇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结束后,林苏心情愉悦地走出了书铺大门,衣袖里还放了个装得满满的钱袋,这是“三更斋”预付的定金。

    说实话,林苏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谈得这么顺利,掌柜看过这话本,见了林苏简直是饿狼见了肉,两眼发光,看得林苏心里发怵。害怕林苏找了别家,当即和林苏定了契,约定好四六分成,书铺六林苏四,契约一式两份,双方各执其一,另外知道林苏生活拮据,还提前预付了他十两银子。

    林苏却不知道,因为话本在读书人看来是低俗之物,几乎有傲气的读书人都不屑写话本,而普通人识字的又少,写不出精彩的话本,导致话本市场供不应求,甚至有书坊千金雇人写话本,即便如此,也依然有人感到丢脸而拒绝。

    然而人们对话本的需求却不减反增,毕竟古代的娱乐太匮乏了,话本是古代人们的重要的精神寄托,小到平民百姓、商贾走贩,大到王公贵族,无一不爱。销量巨大,利润可观。就连一脸不屑的读书人,心里可不一定不屑,要不然“三更斋”里那些外面套着四书五经皮的话本就不会卖得这么好了。只是看话本是一回事,写话本又是另一回事。看话本被同窗发现了顶多会心一笑,要是写话本被发现了那就是鄙夷了。

    总体来说,话本市场发展潜力大,但人才严重缺乏。书铺若见了有衣着寒酸的读书人扭扭捏捏地来卖话本,往往都是热情欢迎的。就算话本写得不好,也有商量的余地。而像林苏这样别具一格、写出的话本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撰写者,更是急缺,也无怪乎书铺掌柜看着林苏眼冒绿光了。

    其实四六分成,算起来还是林苏亏了。不过想到“三更斋”将出版发行的事全包了,林苏就不提异议了。要知道,在纸张贬值的现代,发行书籍仍然是一件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事,更何况是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?以林苏的财力,根本无法自费出版书籍,倒不如与人合作,节省时间精力。

    而且林苏也没想过要富甲一方,毕竟他是来修仙的,可不是来当富家翁的,你见过哪个修士在意银子?如果是灵石,那还差不多……

    我辈修士,当视富贵钱财为浮云也。

    林苏乐滋滋地拿着银子,去集市采购物资,正所谓手里有钱心不慌,十两银子对林苏来说,已经算是一笔“巨款”了。

    首先要买的当然就是灯油,林苏可不想再像昨晚一样两眼一抹黑。买灯有专门的灯铺,林苏一进门就有伙计热情地迎了上来,笑容满面,彷佛一点都没看到林苏寒酸的穿着。

    林苏正在心里感叹古代服务员的素质可真好,便听着伙计开始花里胡哨地推销,什么最近从白蜡县新运来一批蜡烛,制作优良,光线明亮,因为有点小瑕疵,现在正打折促销……

    林苏本来是打算买灯油的,却被伙计说得心动,这蜡烛的价格刚好在他的预算范围内。伙计见状推销得更卖力了。